米兰平台,米兰(中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 -> 正文

纯粹的人黄大年

发布日期:2022-04-06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己平 编辑:尚磊磊

叶落可以归根,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好,最有价值,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实现报国梦想

人物小传

1958年生,中共党员。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黄大年率领的科研团队取得的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中国侨界贡献奖。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不幸逝世,2017年2月份,吉林省委追授他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先进事迹作了重要批示。

有的人离去了,却还活在大家心中。黄大年就是这样的人。记者听黄大年生前同伴和学生讲述他走进手术室,挽着袖子与大家告别时的情景,那神情倒像是他在安慰病人,与死神打交道的不是他。

2017年1月8日至今,黄大年离开大家已近半年。恍惚间,他还是那个背着双肩包,穿着牛仔裤进出办公室的人。如果他出差回来,学生们一定会盯上他包里的小饼干,或其他小食品,让大家伙解解馋。中午,他就在外边买个烤苞米,一杯咖啡,一点水果就是一顿饭。

“黄大年是生活在童话世界中的人”,他的同事马老师这样评价他。“高兴的时候像个孩子一样,特别单纯,打个羽毛球赢了外国专家都让他乐不可支”。他还是个“不拘小节”的人,同事记得,他刚回国的时候,有饭局他就稀里糊涂坐到主宾席,后来有人告诉他规矩,他像个小孩子犯错误一样接受指点。

“一定要出去,一定要回来”

在研究领域,黄大年是国际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在国内他带领着全国各院校400多名师生开展跨学科研究。他的思维独特,方法超前,集纳各方研究成果,用于特殊领域。黄大年把几乎所有精力都投入地球物理研究,他回国前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微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工作,根据这项技术能确定海下是否有石油等矿藏,水下是否有潜艇等异物入侵。

2009年黄大年回国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回到母校6天后,黄大年与吉林大学签下全职教授合同,他没有跟有关部委谈1分钱经费的事,最后却得到4.4亿元的科研经费,组成面向全国的高层次跨学科科研团队。

黄大年放弃了英国伦敦的高级别墅,以及同妻子共同购置的两个诊所。“像逃亡一样离开,房、车、满库房的药品,都顾不上了”,黄大年曾玩笑似的讲起当初回国时的情形。黄大年也在这个鲜花簇簇的庭院对妻子说:“我一定要回去,你要在这里过优越的生活,我们只有分开。”这就是那个黄大年,为了心中的信念,坚定不移。戴着眼镜,面色黝黑的他敦敦实实,但也是个急性子,走起路来咚咚响,说起话来语速非常快。

著名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说过,做人到极致就是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出世就是不苛求利益,超脱世俗;入世就是全力以赴,竭力争取。

黄大年于1958年出生在广西南宁市,随父母下放到桂东南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加入地质队,1977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1992年赴英获博士学位。1996年回国后不久又到英国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研究。

“一定要出去,一定要回来。”这是黄大年的信念。随着自身研究能力的提升,和对其他国家一些项目的参与,黄大年了解到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需求,深感自身责任重大,回国的愿望越加迫切。他在大西洋深处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研究时,辗转接到父亲离世前最后一通电话:“儿子,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祖国高于一切。黄大年积累着能量并等待着机会。黄大年认为在国内开展他所从事研究的学科条件基本具备。“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不计得失。从海漂到海归,得益于国家强大的后盾。只要大家努力和坚持,一定能实现强国梦……青春无悔、中年无怨、到老无憾”。“叶落可以归根,但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好,最有价值,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实现报国梦想。”这是黄大年回国后不久在他的微信朋友圈中写下的两段话。

为国工作是荣誉更是存亡

在英国工作期间,剑桥为黄大年配备了最强的国际团队,先进的科研仪器随用随取,黄大年只管专注研究。回国后,黄大年的助手于平教授说,“买国外的设备很贵,这也罢了,最怕的是他们不卖给你,设置技术壁垒。黄老师就带领我们自己制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装备,从零开始”。

与国外强强对话,黄大年没有失败过。在他看来,现在为国工作是荣誉更是存亡。黄大年经常自己加压,一个字“拼”,两个字“拼命”。他的学生们背后送给他一个外号——“拼命黄郎”。

吉林大学地探学院研究中心在长春著名的地标建筑地质宫,这里每晚10点关门,可黄大年却经常在办公室里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才离开。有时出差回来就直接赶回办公室准备第二天的工作。楼下传达室的大爷不愿意了,深夜总被叫醒给黄老师开门。后来黄老师的学生告诉黄大年其人,传达室的大爷也对黄老师产生了深深敬意,“黄老师,您无论多晚进出,喊一声就行”。

地球深部隐藏着多少秘密?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可以使地球变得“透明”。黄大年课题组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目标就是我国在30年到50年内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要达到巡天、探地、潜海,开启地球之门。

最愿意做的就是教书育人

在英国时,黄大年一部分工作就是带年轻团队,回国后迫切地要“带出一批像样的年轻人,就是能到国际舞台上,能够站得住脚,能够有话语权,甚至掌握领先科技的一批人。”“他非常着急的就是这件事,最愿意做的就是教书育人,最看重的是教师身份”,地探院党委书记黄忠民十分了解黄大年。

2010年,黄大年担任“李四光试验班”班主任。助手于平说,在黄大年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

在生活上,黄大年用父亲般的慈爱呵护学生,事无巨细。夏天,他让妻子给学生们煮绿豆汤;雾霾天,他给同学们准备口罩;冬冷夏热,他给每个房间配备电风扇和电暖器;学生丢了钱包,他给掏生活费;学生母亲罹患疾病,他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提供经济援助,并帮助联系医生;他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学生报销路费,甚至还资助过多名出国留学的学生。他兜里的钱随时可以掏出来供大家使用。黄大年的亲人在他去世后帮助整理后事,发现他的卡里只有10万元,要知道吉林大学一年的聘金就是80万元,他的小家曾经多么殷实。

相反,他对自己的生活没什么要求,他的得意门生之一卢鹏宇讲了黄老师带他到上海出差的故事:黄老师的所长同学请他们吃饭,老师提出到一个桂林米线店吃几元钱的米线,竟然连续几顿饭都在那里吃。“严师”“慈父”,是学生对黄大年的定义。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这样评价黄大年,“他是最单纯的忠心赤胆的海归科学家,单纯到为了祖国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倾注全部精力。他是一代人的楷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460万留学生的楷模,他的精神感染激励的是一个领域、一批学子、一代人”。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学习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黄大年生命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度过的:2016年11月28日晚,在北京飞往成都的飞机上,黄大年因腹部痉挛昏迷。29日正常到会场。12月8日从北京出差回长春住进医院。第二天起,他有计划地叫学生来病房布置学习计划,安排工作。第三天他在短信里对校领导说“争取两周内重返岗位,治疗期间不会对工作有影响”。12月13日,把合作者王献昌等人让到病房沙发上,他坐在小板凳上与两人谈了两个半小时的工作。14日手术,昏迷。

黄大年最爱唱的一首歌是《我爱你,中国》,因大我而忘却小我由此纯粹。黄大年在微信朋友圈这样写道:“没有‘心情的阳光’和聊以自慰的‘艺术陶醉’就不会有始终如一的坚持,初衷不变,童心难改。幸运的是,回归母校与诸位知根知底的伙伴们为伍,一路走来开心愉快,走多远算多远,倒下就地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