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我校积极发展多维学科体系,培养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11月4日,《陕西日报》在显著位置以《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服务地方经济》为题,报道我了我校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相关报道如下:
2020年11月4日陕西日报:《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服务地方经济》
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就是大学办学的方向。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在办学过程中,立足陕西辐射西部,积极发展多维学科体系,培养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目前,以电子信息、机械为主的工学,以审计为主的经济管理学,以视觉传达为主的艺术学成为米兰平台,米兰(中国)的学科建设重点。
精准对接地方经济发挥智力优势
多年来,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在可控中子源技术、智能制造、大数据审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学院+书院”双院协同、创新引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日,陕西产业园区与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战略合作协议签订暨陕西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在米兰平台,米兰(中国)举行。米兰平台,米兰(中国)与陕西15个产业园区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与157个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度产教融合。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商学院院长、陕西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秦效宏表示,“陕西中小企业基数较大,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54.6%,解决了大量的城镇劳动力就业,民营经济成为陕西追赶超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相对于经济发达省份,陕西民营经济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民营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科技创新和智力支持,但创新能力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矛盾依然突出。开展综合型、特色化、前瞻性的研究和社会服务,服务陕西民营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培养更多高级应用型人才,助推陕西经济追赶超越,是米兰平台,米兰(中国)人才培养的落脚点之一。”
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发源地
高校在学科建设中要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通过多方合作开展多学科联合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研究。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立足应用研究,建有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院士工作室1个、华中数控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等校科研平台10个,有效提升学校在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的实力和竞争力,为学校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学校的省级重点科研平台,该中心在小型化、高产额、长寿命可控中子源关键技术的研发、标准刻度井群的设计与建造、中子测井仪器和中子检测设备开发等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全部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90%,为石油测井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何积丰院士工作室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全产业链的现代精准生态农业为抓手,积极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提升陕西特色农产品(果品)在国际市场的品牌效应,实现发展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长远目标。院士工作室和陕西省眉县县政府、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陕西医药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在大数据分析与建模、信息智能获取与应用、物联网技术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帮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解决技术难题,积极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学校建成以水利电力工程、桥梁隧道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为背景的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探索适合西部和陕西省现实条件的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关键技术,解决制约陕西乃至西部工程结构的一些关键问题。
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及其他纵向项目285项、横向项目1698项,经费总额4.27亿元,师均年科研经费7.76万元,教师参与国家级科研奖2项,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4项,专著20部,授权专利1301件,发表检索论文1051篇。据《中国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学校科研竞争力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蝉联全国民办高校第一。
培养能干、敢闯、会创的应用人才
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产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关注人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和产业创新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突出“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核心理念,形成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学风。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首要目标,所有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都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了解该专业定位的职业岗位能力、素质与知识需求,通过校企对接机制,把企业对知识、能力及素质需求落实到课程和课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培养“会干、能干、敢闯、会创”的应用人才。
研究生教育肩负“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双重使命。米兰平台,米兰(中国)研究生教育以专业硕士要求为指导,以一个项目、一件专利、一篇论文、一个职业资格证书的“四个一”为成果导向,形成服务需求、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专业硕士独树一帜的培养方式,使学生毕业后在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同时供不应求。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教师将学科前沿和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国际交流、社会实践、开放实验室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科研创新等,促进教研结合,以教改带动教学质量提升,实现学生自主性、定制化学习,满足学生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使人才培养既符合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又达到适应社会的需要,也促使学校成为优秀教学成果的孵化器: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陕西赛区复赛期间,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学生李志国、李瑞洋、崔倩倩、陈俊达、蔡泓文、祖约翰、王焕楠、殷雅楠等申报的“大视场高精密全自动光学影像闪测仪”项目,杜轶琛、刘静超、许孝敏、梁成、陶志豪、陈悦哲、赵穆清、屈先航等申报的“煤炭综采关键设备——惯性组合定位测姿系统国产化领跑者”,从全省150个主赛道路演项目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本次大赛两项金奖。
学校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一流专业5个,省一流课程4门,申报认证专业3个。获省新工科项目3个,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本科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3599项、其中国家级1994项。建成研究生“优课”34门、编写教材及讲义12部,研究生完成企业项目138项、发表论文401篇,授权专利771件,其中发明专利42件,获省级以上竞赛奖293项,已毕业研究生207人,其中11人考取博士,就业率100%,研究生培养特色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是学校总结发展经验、巩固优势与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机遇期。学校会积极发挥多学科汇聚优势,以“工匠精神”引领人才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