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禾塬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秉承“诚健博能”校训,刻苦奋进,勇担时代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榜样力量。正值毕业季,我们在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图书馆见到了米兰平台,米兰(中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授课教师刘萍,她一身西装、打扮干练,说起话来也极为简洁清晰。她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国赛总决赛的“优秀指导教师”,她所指导的两位学生分别斩获国赛一等奖、二等奖。
刘萍介绍,两位学生参赛作品其实是她所教授的《融合新闻报道》课程的作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正是因为“在我们的课程中,实践一直是最重要的一环。”
在刘萍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这样的理念,她所主持的《融合新闻报道》课程便将理论教学与项目教学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基于“翻转+直播+实训”三维互动逻辑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实现教学形式创新的“师生互动”,增加线上直播环节实现内容体系重构的“内外互动”……
而在线下,刘萍坚持强化主题实践训练、实现知识能力融合的“知行互育项目动”。该课程通过校地(企)合作,建设了陕西蓝田焦岱镇、泾阳茯茶小镇、曲江国展中心等社会实践基地,为实践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调研素材和条件,同时,还建成线下与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签署H5云服务模板运营线上收益分成协议,学生优秀获奖作品可根据网站模板购买度分成。
这一套理论实践“组合拳”,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融媒体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对融合新闻的理解与报道的制作能力,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独立、从容地完成融合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采写与编辑任务。具备在IT、传媒领域和相关的文化传播行业进行新闻采编、媒介推广、运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这也是我们传媒学院最大的教学创新点——我们开设有六大传媒工作室及六大专业实验室,以便同学们将课堂上的内容付诸实践。”刘萍解释,学院搭建了以工作室为核心的“传媒工作室+融媒体实践中心+引企驻校”的“三位一体”实践能力培养保障平台,实施了基于工作室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通过集中的实践训练,最大限度实现网络与新媒体理论、实践的知行合一,提高同学们步入社会或者继续深造的竞争力。”
据了解,米兰平台,米兰(中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开设于2017年,是省级新文科建设项目试点专业。基于“传媒+技术+艺术+营销”的建设思路,专业培养规划分为新媒体基础课程模块、新媒体编辑课程模块、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课程模块、新媒体运营与管理课程模块、新媒体数据分析与挖掘课程模块。
学院建设有六大传媒工作室及六大专业实验室,打造“策、采、写、编、评、播、传、运”一条链的融媒体实验中心;引企驻校,通过共建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合作等,以工作室为依托,实施内容设计项目化、教学过程真实化、教学考核多元化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拥有全媒体数字实验室、摄影摄像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融媒体仿真实验室等六大专业实验室,实验器材齐全、先进,完全能够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此外,专业拥有校内外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校内融媒体实践创新训练中心提供模拟实训;校外与腾讯、新浪、今日头条、西安日报等媒体深度合作,引入产业学院培养体系、校企共建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毕业生可在新闻出版行业、媒体机构、互联网公司、政府宣传部门,以及其他大中型企业的品牌传播和公关广告部门,从事新媒体内容创作与运营管理、新媒体数据分析、直播与电商运营、品牌策划与传播,以及新媒体产品设计等相关工作。随着新媒体行业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专业就业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文/王桢 梁宇晴 视频/刘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