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学院丁思懿博士发表SCI一区论文《Boosting the efficiency of non-fullerene organic solar cells via a simple cathode modification method》,当年影响因子8.437,这项研究展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即通过混合两种电子传输材料,可以显著提高高效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PCE)。
2.电子信息学院宋文琦博士发表SCI一区论文《Constructing High-Recognition Protein-Imprinted Materials Using“Specially Designed” Block Macromolecular Chains as FunctionalMonomers and Crosslinkers》,当年影响因子8.815,本研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嵌段大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MFM),并利用RAFT聚合技术制备了BSA印迹微球。制备的MFM能有效保持BSA的天然结构,相较于传统微分子功能单体,其制备的印迹材料具有更高的吸附量(314.9 mg g−1)和印迹因子(4.02)。所得材料的壳层厚度约15 nm,保证了快速吸附平衡,在混合蛋白溶液中具有出色的选择性和识别能力,并能有效提取生物样本中的BSA,为高性能蛋白质印迹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途径。
3.土木工程学院张耀博士发表SCI一区论文《The effects of geometric shapes at different assembly gaps to achievethe optimal hydrodynamic conditions》,当年影响因子6.572。本文利用晶格玻尔兹曼法(LBM)模拟了隧道中通过尖锐前缘圆柱体周围通道的流体流动。研究了在2.1.75和1.5 m的装配间隙处,不同形状通道的流体流线稳定性、流速速率和压力系数。结果表明,在装配间隙为1.75 m的恒流通道安装在模拟水轮机中性能最好
4. 西安市先进光电子材料与能源转换器件重点实验室冯祥波博士在能源化学领域国产旗舰刊物《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中科院一区,IF=13.599)发表《Progress and key challenges in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lean methane》的综述论文。论文综述了近十年(引用文献495篇,论文长度2.2万余字)催化低浓度甲烷燃烧(LMC)技术在不同结构配置下的深度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前景,重点从材料设计和反应器结构结合的角度对热量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目标是描述一个框架,将催化剂设计、反应器创新和系统优化之间的指导原则联系起来,激励开发用于高效利用低浓度甲烷的突破性燃烧技术。
5. 会计学院教师Yasir Shahab博士在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BJM)发表论文“Government Response Measures and Public Trust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Evidence From Around the World”。该论文旨在调查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政府公信力和公众信任的真实性。研究采用了2020年3月20日至4月8日期间对全球178个国家进行的国际冠状病毒调查数据,研究发现通过保持健康措施和经济救济加强的综合政府应对政策对于赢得公众信任和支持至关重要。这项原始调查揭示了政府政策的紧迫性与危机时期公众预期之间的冲突,并暗示了疫情后的公共管理以及商业和经济复兴,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